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八章 你小子捞了多少 (第1/2页)
杜新元接着说道“陛下,长安商会的人说道,如果朝廷需要,他们愿意在只涨价1倍的价格上,再卖给户部60万担粮食。” 现在长城市面上的粮价,都已经涨到了平时的五倍以上。 “这些商人们都吃错药了吗?”大家都很吃惊。 “嗡嗡嗡”大殿上一阵又是议论声。 李世民问道“你们户部有何打算?” 杜新元说道“臣和尚书大人商量过了,建议全部买进,然后投放长安粮食市场,来平抑物价。有了这些粮食,至少可以保证长安居民两个月内不会被粮食担忧。” “好,你们就这么办吧。”李世民说道。 早朝后,两仪殿书房。 李世民、李承乾、长孙无忌、房玄龄、李靖、萧乾、高静明和皇甫睿正在听取李佑的汇报。 李佑指着墙壁上挂着的巨大的舆图讲解着唐朝的道路交通情况。 唐朝的水路交通,按照当时的标准来说,还是比较发达的。其中陆路交通公路里程到了6万里以上。 唐朝还有七条国际线路,分别是从营州入六安东道,从登州入高丽和渤海道,夏州入大同、云中道,从受降城入回鹘道,从安西入西域道,从安南入天竺道,从广州通海夷道。 唐朝的陆路交通,最大的问题,就是路面是夯土路面,没有进行硬化,一下雨就会泥泞不堪。 李佑说道“父皇,从这次潼关道路出现的问题,就可以看到全国道路交通的落后,对大唐经济发展造成的制约。 儿臣和太子殿下商量过了,为改善大唐的陆路交通状况。建议第一步,以长安为中心修建七条主干道,分别就是连接营州、登州、夏州、安西、受降城、安南和广州。 这七条干线,全部铺设水泥,并且在原有的路基的基础上,进行拓宽。这七条干线,可以称之为大唐的高速公路。” 现在长安城里许多路面已经铺设了水泥,大家都知道了水泥路的效果。如果这七条干线,全部铺设成水泥路面,大唐的整个交通状况,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高静明首先问道“殿下,臣知道您有办法,这些修路的钱,你是如何解决的?详细的说一下。” 现在,无论李佑提出什么建议,大唐的高层没有人质疑。他们相信李佑一定有妥善的解决办法的。 这样的信任,古往今来,极少有人能够获得,在大唐李佑绝对是第一人。 李佑说道“修建道路无非是资金和人力两大问题……” 他的建议是,在这七条干线上,沿途建立水泥厂、砂石厂等修路的材料厂,确保修路的材料供应。采用募工制,以州县为单位,招募修路工人。 所需的全部资金都从民间筹集,材料厂的收益归投资者所有。 道路建成之后,在规定的年限内,所有权归投资者所有,官府可以无偿使用,投资者可以向使用道路的车马收取一定的费用。户部还可以从投资者的收入中收取税收。 李佑详细讲解了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的各项问题,并不停地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