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0节 (第2/2页)
王梦兰离着老远,看他这样炫耀,忍不住骂了一句“这王八蛋,倒是叫他捡着了”。 王梦梅忍不住笑出来:“姐夫表现的怪好的。” 可不是表现好么,王梦兰指哪儿,钱金来到哪儿。自从大姐结婚这二十年,就没见过姐夫这么积极主动。 搬凳子抬桌子借碗筷,对着老亲旧眷也是客客气气。对着王梦梅一家更是殷勤备至。 王梦兰翻个白眼:“他应该的!” 女儿长大这些年,他这个当爹的管过几次? 现在白捡一个大学生闺女,他就偷着乐去吧! 钱苹眼神淡淡的扫过钱金来,钱金来跟人说没几句话,就又去迎宾了。 钱苹的几个叔伯家都来了人,她久久没见过面的奶奶也来了,拄着拐就要往主位坐。 老太太笑的跟花似的,张口闭口就是“我们苹苹”。好像这些年为难王梦兰,嫌弃王梦兰生女儿的不是她一样。 钱金来不动声色的把老娘和几个兄弟往次桌领。 大喜的日子,光看这个主场就知道,钱苹心里向着外婆家。 钱金来把人带走,赵春兰趾高气扬的坐下。 她比钱苹奶奶的声音更大,炫耀着外孙女的荣光。 钱家的人不忿,却也没有道理讲。 钱苹读书这些年,他们是真没搭过一次手。 按理说钱金来夫妻忙,他们这些叔伯家都在镇上,离着一两条街的距离,帮着管几顿饭,接接送送都是正常的。再说还有奶奶在,当奶奶的,照顾着一大家子的孩子,也不差钱苹这一口饭。 可是他们愣是看着钱苹自己一个人上学放学,就这么好些年。 要说帮忙,小时候只有钱苹的大舅帮过忙,王梦兰最忙的时候,经常是王跃东来镇上看外甥女,周末接到自己家去。后来钱苹上中学了,学校里有点啥事,也是王跃西两口子帮了点忙。至于复读去市里,王梦梅更是忙前忙后,甚至是力排众议要供钱苹复读…… 算来算去,钱苹亲近舅家姨家太正常不过了。 因此叔伯们按下想要发脾气的老娘,规规矩矩的等着上菜。 钱苹把小姨安排在主桌,又把小孩桌的简梨,王云云,王帅全都拉过来。 “来跟姐一块吃。” 王梦兰也热情招呼:“咱自家人,不讲究那些,来,都坐我身边来。” 几个小孩上桌,王梦兰一人给发了一排娃哈哈。 简梨抱着娃哈哈,筷子下的十分迅速。 她大姨就是能耐,找的厨子真好,菜做的相当地道。 尤其一道糖醋肉,是糖醋里脊的变种,吃起来酸酸甜甜,简梨最喜欢。 趁着大菜还没上完,众人都要求钱苹起来说几句。 钱苹沐浴在所有人的羡慕眼光里,一个个感谢了过去。 “最感谢的是我的小姨和妹妹……” 钱苹忍不住哽咽了一下,准备升学宴这几天,她在镇上又见到了曾经的高中同学。 杨晴。 钱苹还记得一年之前回来看到杨晴的时候,那时候杨晴在路上拦住她,问她再复读要是考不上怎么办。 那时候的杨晴虽然尖刻,但身上还带着少女的朝气。 可今年再见,一身疲惫的杨晴身边站了一个老实木讷的年轻小伙。 在众人围着钱苹,夸着钱苹出息的时候,杨晴深深低着头,拉着小伙从自家门口快步走过。 王梦兰告诉她,杨晴已经结婚了。 在她看到杨晴的那天,是杨晴回门的日子。 钱苹陡然而生一股寒意。 王梦兰还给她解释了一番,话里并没有惋惜,像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杨晴家添了个弟弟,家里的钱全交了罚款,原本是打算叫杨晴去南方打工的,但兴许是看了太多女孩子一去南方就远嫁的事。杨晴的父母最终还是决定不叫女儿去。 她的弟弟还小,父母却已经四十多岁。 说句难听的,杨晴家就是想让女儿嫁在近处,好将来照顾家里和弟弟。 王梦兰评价道:“她爹妈又能咋办?下面还有个小的,没办法的事呀。不过我看杨晴找的那个堂客不错,看着就稳重踏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