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五八七 暗流涌动 (第3/5页)
出身。 说出来。他的来历也是不怎么光彩,不过跟皇家的渊源很近就是了。 他乃是正德朝初年煊赫天下,臭名昭著的八虎之一谷大用的妻弟。 谷大用是个太监没错儿。但是大明朝的太监,尤其是比较有权势,混得相当好的太监。基本上都有老婆的。 当然,老婆的来源不一,有的乃是混好了之后,在宫外有了自己的府邸,大兴土木,再娶上四五六七个漂亮老婆都是不在话下,也没人管,反而有些喜欢捧臭脚的还将之奉为美谈。另外一个来源。则是宫女。 所谓“宫掖之中,怨旷无聊,解馋止渴,出此下策耳。”因此,便有了对食一说。 明季,宫里太监和宫女数以万计,为了寂寞而互相安慰。大家私下恋爱,意思说不能同床,只不过相对吃饭,互慰孤寂而已。对食现象,在大明宫中极为常见。从洪武帝朱元璋的深恶痛绝到后来皇帝乃至外廷百官的慢慢容忍和习惯,像是在天启朝权倾天下的魏忠贤,之所以能发达起来,便是因为其对食的对象乃是天启帝的奶娘客氏。 这杨学忠乃是大兴县人,十五岁便入宫中,一直在太子宫中伺候,而谷大用也是太子宫中出身,两人朝夕相见,慢慢便有了感情,谷大用还不发达的时候,两人便是开始对食了,深宫凄凉,也算是有个照应。 后来正德皇帝即位,谷大用便也跟着发达起来,曾总督军务,镇压刘六刘七起义,并征调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边军入操京师,号称“外四家”,开了调操边军的先河,权势可谓是极重,虽然比不得刘瑾之类,却也不容小觑。 他没什么亲人,因此对杨学忠这个小舅子,可谓是视如己出,关怀备至。 不过杨学忠不过就是个大兴县上一个小混混儿而已,又有什么本事?私塾都没上完,大字都识不得几个,文官这条路子,是绝对走不通的了,不过大明朝对于武人的门槛儿还是比较低的,因此杨学忠摇身一变,就从一个街头青皮,变成了大明朝宣府镇的一个总旗军官。 而此时总督宣府等四镇的,便是谷大用。 在这位‘姐夫’的扶持下,杨学忠步步高升,到了正德二十六年的时候,已经是正三品的卫指挥使。 而正德二十七年,谷大用因为贪墨被贬黜出宫,第二年便死在泉州镇守太监任上,就算到死,谷大用也没忘了这个妻弟,于病中给正德皇帝去了奏章,保举他为大同镇总兵。 正德皇帝乃是一个很念旧,也是很重情义的人,这一点,从他对待身边亲信的态度上就能看出来。 刘瑾那般贪墨,那般蒙蔽君上,正德甚至都不忍心杀他,只是当在他家中搜出甲胄龙袍,皇上的全副依仗来之后,猛地发现原来这个最信赖的,被亲切称为老刘的人,竟然想杀了自己!这时候的正德,才是暴跳如雷,起了杀心,下令将其凌迟。 谷大用屡屡给他招惹事端,先是在宣府镇虐待军士,克扣粮饷,激起营啸,后来又是在南京镇守太监任上贪墨,又是在司礼监任上贪墨,正德每每把他贬出去之后,又是忍不住召回来。这一次把他给贬黜出京师,一听说他病了,立刻便是下诏召回,结果诏书还没到泉州呢,谷大用便死了。 正德皇帝还很是掉了些眼泪,因此也对杨学忠很是有些另眼相看。 之后几年,借着谷大用的旧情,杨学忠又往上挪了挪。 不过人一死,这情分也淡了,等到了辽北将军任上之后,杨学忠便再也挪不动了。 大明朝文官和阉党是有名的不对路,而武将也很是厌恶杨学忠这等无功而幸进的货色,因此杨学忠几乎是孤家寡人一般,连个依仗都没有。而没了谷大用之后,再加上本人能力有限,他的日子过得也是难得很。 杨学忠也是很有这方面的觉悟,既然不能求权,那便求财好了,反正对于他来说,千里当官儿也只为财。因此死了命的搜刮银钱,克扣军饷,吃空饷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并且在老家大兴县大兴土木,建了一座极大的宅子。人称将军第,又在京郊和天津卫附近买了许多肥田,置办田产方面。倒是很有一套。 看着这滚滚钱财不断的流入了自己的腰包,杨学忠不由得感觉到一阵由衷的满足感,只觉得心里踏踏实实的。 脚步声响起。从后面转来了一个五十来岁的干巴老头儿,下颌留着鼠须,身材瘦瘦小小的,脸上皱皱巴巴的跟橘子皮一般,一双眼中闪着精明的光,杨学忠侧脸瞧了他一眼,很是随意的招呼道:“哟,汪师爷来了?” 这汪师爷乃是绍兴师爷中极为杰出的人物。便是在老家绍兴那块儿,也是出了名的奸诈油滑,诡计多端,以横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