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五三二 正德北行 (第2/4页)
了?也只能感叹一声,雷霆雨露,都是君恩! 张仑丝毫不敢表现出心中情绪,高声谢恩。 众人都是心中一凛,知道圣上开始调整京军中的上层统治力量,却是要竭力维护局势的平稳了。 刘吉祥又是展开第二道圣旨,高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身体有恙,欲出宫调养,自今日起,移驾燕山大朝殿,遴选宫人随行,锦衣卫大汉将军、旗手卫内廷侍卫、府军前卫带刀官随行,金吾前卫、羽林前卫、府军后卫、虎贲左卫、金吾左卫、金吾右卫、燕山左卫、燕山右卫、燕山前卫、大兴左卫、济阳卫、济州卫、通州卫十三卫并京军神机营、三千营随行护驾。御马监腾骧左卫、腾骧右卫驻守九城,武骧左卫、武骧右卫驻扎皇城,以为屏障。” “三位大学士,六部尚书并右侍郎,各职司主官,一概随行,一应事宜,尽数发往燕山大朝殿处置,断不可肆意妄为。钦此!” 这道旨意一下,下面却顿时是响起了嗡嗡嗡的议论声。 皇上要去大朝殿休养,这倒是可以理解,但是问题是几乎所有的朝廷主官都要随行。更是要上二十六卫中的十三个卫外加京军中的三千营神机营一起随行护驾,这几乎就是二十万大军了!此去燕山二百四十余里,一路走去。可说是劳民伤财。光光是从京城把粮食往那儿运吧,就得多大的成本? 跟前面几任皇帝想必,正德可说是极为自由的。像是他老爹弘治帝,这辈子就让文官儿们管的连紫禁城都没出过几次,而正德年轻的时候,又是去宣府,大同,又是去江南。之前百官也随皇上出去行宫几次了,但是没一次有这么大的规模的。 只是正德之前就这个问题已经跟那些朝廷大佬们商量过了,内阁三辅。六部尚书都是不吭声儿,下面自然也没人反对。 “第三道圣旨!”刘吉祥又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晓谕各地卫所驻军,严守关隘,全军戒备,所有藩王不得擅离封地、不得无旨进京,否则以谋逆论处!钦此!” 这道圣旨。却是理所应当之事,为稳定时局,自当如此。 待刘吉祥读完,群臣山呼万岁,便是接了这三道圣旨。至于选皇子听政这道命令,正德压根儿就没想着在朝堂上公布出来,免得遭人反对。 待群臣都站起身来,正德眯着眼睛,淡淡道:“列位臣工,这就回去准备吧!待今日正午,启程去往燕山大朝殿。散朝!” 说罢,便是站起身来,向着殿后走去。 群臣赶紧又是跪送皇帝。 下了朝,自然是议论纷纷,各自有各自的打算不提。 这些朝官儿们也跟着正德皇帝出京过几次了,自然也是轻车熟路,便是纷纷的回家,准备车马行李,准备启程。 行宫之中,自然也是有官衙官署之类的所在,也有群臣的住所,而且这些住所也是修建的颇为的奢侈华丽,至少是比一些中等家资的京官儿的家里要好得多的。而且这燕山大朝殿刚刚建成之后不久,大伙儿也都是第一次去,却是听说那里亭台楼宇,比紫禁城更富丽堂皇雄壮千倍万倍,想必这住处,也是令人满意的。 等到了午时,大伙儿便都是到了城北门儿德胜门外集合,一眼望去,尽是随行的车驾,这些官儿们也精明,生怕惹得皇帝不悦,便都是选的那家中的陈旧马车过来的,看上去倒是颇为的寒酸。 而随扈的上二十六卫中十三卫将士也是已经在德胜门外列着整齐的队伍等候了。 正午时刻,皇帝的车鸾在大批内监宫女和京军神机营、三千营的护卫下从城中缓缓驶出。 数十万大军随行,浩浩荡荡,队伍绵延五十里。 圣驾北去……分割线……希律律一阵战马的嘶鸣,数十匹全身披挂着三层泡钉棉马甲的神骏战马在街边勒马停住,战马海碗大小的马蹄上钉着的蹄铁在大青石板上踩踏出数十点繁星。 战马停住,数十个全身着甲的侍卫先一步下马,森严戒备,连子宁这才是翻身下马,他一身锦衣大袖,腰间悬着素玉腰带,还挂着两个水滴形的玉佩,头发束的整整齐齐,头上戴着一顶乌金编成的纱帽,一根青玉簪子正正的插在中间。舒袍展袖之间,却是正正的一派魏晋风骨,宛若翩翩俗世佳公子。 这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