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五一六 盼头儿 (第4/4页)
了,而这一段时间,柳氏作坊又是从山东招来了不少打铁的好手,工匠等,规模扩大了许多倍,现在连子宁已经逐渐的把兵器铸造这一块儿移植给了军器局,而从柳氏作坊这里大量的采购农具等等。 现如今这片地面上农民使用的农具,多半是柳氏作坊里打造的。 贱民们的队伍先是安静了一下,然后便是爆出了一阵强烈的欢呼。震天一般。 他们欢呼雀跃着,大声的嚷嚷着,有的则是直接眼中溢出了泪水! 再来这里的路上,他们都猜测着自己等人来到东北之后是干什么来了,上面的大老爷是什么个打算?虽然听那些官儿们说迁移到东北去的基本上都是种地,但是他们却还是有些不敢相信——对于身为贱民的他们来说,位居于士农工商之下。能种地都是一种奢求! 却没想到,而今奢求竟然成真了! 武毅军这些老爷们,分明就是让我们去种地啊! 想到以后安定的生活。地里面稳定的产出,丰衣足食的日子,不再被人欺辱鄙夷的生活。他们顿时觉得心里有了许多盼头。 彭山虎站在船头,临风独立,身后的贱民们小声儿的议论着,时不时的爆出一阵欢声笑语,他的一颗心,却是越来越沉……分割线……在通往镇远府的官道上,一列长长的队伍正在缓缓的行进着。 这支队伍,是由无数的商队构成的,而每一个商队,则又是有多则数百。少则几十的马车组成,这些马车,比一般拉人的马车要大很多,而且两侧还有加高的挡板,轮子的直径也要大一些。一看就知道是专门运货的。这等设计,不带运载的更多,而且也利于通过泥地等恶劣地形。 不知道多少商队,更是不知道多少马车,只看到无数的马车像是一条长蛇一般,一直蔓延到视线的尽头。在这苍茫大地上,轧轧前行。 这么多的商队,不知道多少的人,自然是人声鼎沸,非常之热闹。 而在这些商队的两侧,却还有不少穿着棉甲,手里马车长矛,腰间挂着马刀的武毅军骑士在守卫着,他们只是戒备而已,这些商队的人怎么弄,他们却是不管。 这些商队,便是来自关内等地,听说了奴儿干总督区松花江将军领地玉米丰收之后赶来北地的商队,这些商队五花八门儿的,什么地方的都有,近的有辽北总督区的,而远的,甚至是远达四川湖广。不过最多的还是山东和南京应天府两地的豪商,他们两地,都乃是盛产海盐之所在,打的算盘正是符合大明朝廷的规矩:往边关运粮食,然后换取盐引,再回去运盐,四处贩卖。 而且山东籍的这些富商们,更是吃过玉米的甜头,都奔着这边儿来自然也是理所当然了。 不过他们无论是来自哪里的,是趁早还是来晚了的,都是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儿上,东北打仗,他们都在柱邦大城被挡住了,这也造成了那一段时间柱邦大城经济的畸形繁荣。当东北消停了,战事了解了的消息传过去的时候,他们赶紧是火急火燎的启程。自己hi所以这么急,是因为他们心里打的主意,都是往前走一段路,然后直接跟当地乡间的豪绅、村正这等人联系,直接从农民手中收购粮食。 这样一来,跟那些农民打交道,不但价格能够压的很低,而且也不用往东北之地走很深,收购足了就撤回了,他们对于东北的兵乱,毕竟还是很忌惮的。 所以都是争先恐后。 都是想着自己少走一段路,同行多走一段。 却没想到,这如意算盘很快就破灭了,刚刚出了柱邦大城没多久,他们就给武毅军派来的一队骑兵拦住了,那骑兵百户直接出示了武毅伯松花江将军连子宁的亲笔命令,着令他们不得私自收购玉米,必须全部赶往镇远府,由官府统一安排收购事宜。 也就是说,收购多少,价格几何,什么时候卖给你,都是人家说了算了。 遭遇这等情况,这些富商们自然是非常不满的。 他们之前又不是没碰上过这等情况——大明朝的现状便是如此,当某地商业繁盛的时候,总是会遭到当地官府的横加干预,尤其是某地产业被官府垄断而商人们不得不和官府打交道的时候,这就更惨了。抬高价格,限定额度,这是家常便饭,吃拿卡要更是不在话下,碰上那些脸厚心黑的,让你白跑一趟,只能赚个辛苦钱儿!(未完待续)rq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