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五一六 盼头儿 (第2/4页)
过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地方政权而已,这个对于自身的定义,就意味着他们只是小打小闹的偶尔侵略一下大明,但是俄罗斯人对于领土的渴望从来就是极为的强烈,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南侵,南侵,南侵! 所以以后,和俄罗斯人,定然是不会有多么和平相处的机会的。 而一旦到了那时候,就一定要掌握住松花江——黑龙江这条大动脉,这条宽广的大动脉就像是当年南北朝对峙时期的长江一样,其两岸地区不但是东北最肥美,最富饶的土地,同时也是最关键,最方便的运输纽带。在几乎没有人工修建的道路的东北之地,河流运输,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而且也方便,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所以组建一支强力的水师,就是必然的选择了。 这些日子以来,连子宁已经着新兵部谢德清开始组建水军,但是进展一直不大。 东北之地和将那富盛之地当真是没得比,江南从七八千年前就有人居住,之后发展几千年,长盛不衰。造船工业极为的发达。沿途的那些布政使司和府县,从四川布政使司的重庆府、叙州府,到湖广布政使司的荆州府、岳州府、黄州府、武昌府,再往下,到江西布政使司的九江府、南昌府,再到最下游入海处南直隶的庐州府、应天府、滁州府、扬州府等等。这些沿江的重镇,无一不是造船业极为发达的。都有着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造船厂。 别的且不说,单单是当年永乐年间为七下西洋的郑和制造了大宝船的龙江船厂。可以说是规模冠绝整个世界,其范围“东抵城濠,西抵秦淮卫军民塘地。西北抵仪凤门第一厢民住官廊房基地,南抵留守右卫军营基地,北抵南京兵部苜蓿地及彭城伯张田”,东西横阔138丈,南北纵长354丈,面积达五十余万平方米——若是对这个数字没有概念的话,那么对比一下,紫禁城的面积也不过是七十二万平米而已。 其中有大船坞七座,小船坞数十,其中最大的船坞宽二十五丈左右。长二百丈以上,西连长江。荒废多年以后,船坞中已然积满了淤泥,但是水深犹自在五尺左右,远观仿若大河一般。 直到正德朝。龙江船厂在南京各地还有数万亩林地,都是为了造船而特意种植的大木,乃是洪武年种下的,现在都已经是数人才能合抱的大木了。而据《洪武京城图》记载,为了准备造船用的桐油、棕缆等原料,特在南京钟山开辟了漆园、桐园、棕园等园圃。植树数万株。 这等规模,欧洲难以想象,东北就更难以想象了。在这片还未开发的处女地上,据连子宁所知,船厂大概只有在辽北将军辖地的嘉河卫和屯河卫有那么两座,但是自己的辖地,可是一个没有。 而且建造船厂,也是很难,所需要的人手等等,都要从关内寻找,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拉起来的架子。 所以只是把松花江上这段河段的所有渔民都给征入军中了,好歹算是搭起来一个水师的架子,一共有七百多条渔船,有从渔民转正而来的士卒两千人,连一个卫的编制都不够。 这两个千户所的水师,便是一直挂在新兵部的名下,规模实在是太小,作用更是有限,连子宁连接手的欲望都没有 这些渔民平素里还是干着自己的差事,打渔,等到有事儿的时候,再把他们召集起来——比如说现在。 这等差事,这些渔民们也是很欢喜的,等闲没什么事儿,还跟以前一样,而且入了军之后,每个月还能从武毅军那里领赏三钱银子——对于他们,连子宁自然是不会多么的大方,给的多了,反而是一种不公平。 武毅军的水师之路,注定还是山高路长。 见到大军开过来,那船工中走出来一个人,四十来岁,肤色黝黑,身上一股鱼腥味儿,一闻就知道是常年在江河上打混的人物。 这人却是水师的一个百户,乃是统领这些渔民的,不过他原先也是渔民中的一员,乃是就地选拔。 虽然已经当了军官,但是其人性子里还是个小民而已,有本能的对官兵的畏惧,来到张球马前,忙不迭的跪倒在地,磕了个响头道:“小的石花张给大人磕头了,大人,船只小的已经备好了。可要现在过河?” “快些起来。”张球摆摆手让他起来,看了看天色,温言问道:“若是晚上过河,没妨碍吧?” 石花张赶紧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