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5节  (第1/3页)
    太上皇淡淡然道:“你问我?说实话,我却也不知如何回答。但是,当初贵妃劝我用偷梁换柱计策的时候,她曾说过,十三毕竟是修道人,也许他娶了养真,自有一番造化呢?贵妃虽然糊里糊涂的,可这句话也许歪打正着,也说不定。”    “这是胡说。”本来修身养性的皇后,一提起贵妃来,竟又有些气不打一处来,于是愤愤地说:“要不是她出的这馊主意,又何至于到现在这种地步?”    皇帝笑了笑。    张天师为人虽然已经到达能通鬼神的地步,出言绝无虚假。    但是皇帝也知道,天师真人跟赵芳敬的交情匪浅。    倘若是赵芳敬暗中求过天师,让他故意说出那什么“孤鸾”的命格……用以吓退拼命争夺乔养真的众人……    虽看似不可能,却也未必真不可能。    到现在皇帝早就想通了,有很多事,看着不起眼,可私底下隐约都有赵芳敬的影子。    他的十三弟本就有一番经天纬地的才能,如今苦心孤诣到这种地步。    输了江山给他,倒也不冤。    其实皇帝之所以写了那道传位的诏书,当然不是因为真的器重赵芳敬,或者说,对皇帝而言,赵芳敬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继任者,虽然很重要,但他主动抛弃皇子们而选择赵芳敬的原因,却是因为皇帝心知肚明一件事。    赵芳敬显然是志在必得,虽然十三王爷从头到尾没有露出一点獠牙。    他只是不疾不徐按部就班的往前走,赵曦知,赵尚奕,赵崇……还有宁王。    只要他愿意,他可以把一切能挡在自己面前的皇子们尽数除去!    所以皇帝才说“你毕竟不够心狠”。    赵芳敬没有那么做,这让皇帝觉着有一丝欣慰。    写下那道诏书的时候皇帝的心情是极为复杂的。    一方面他觉着自己做的没错,另一方面,又有一点隐怒跟不甘。    但是皇帝又清楚,倘若自己不这样做,只怕会逼得赵芳敬走上一条他所不愿意见的路。    毕竟,皇帝所说的本朝开国时候的那宗“公案”,所谓太祖驾崩后,胞弟太宗继位……虽然后世都传为美谈,可是在私底下却还有一些隐秘的流言。    有说,太祖皇帝并不是正常驾崩的。    太祖的死或许跟太宗皇帝脱不了干系。    虽然没有人敢大肆如此谈论,但是身为皇帝的宁宗自然不会糊涂到一无所知。    他不想走到那种不可挽回的地步。    所以宁肯选择主动退位,如此一来,成全了一位继任的明君,将来赵芳敬德传天下的时候,作为传位者的自己,兴许也能随之流芳百世。    只是有一件事,皇帝也有点想不明白。    赵芳敬在他面前所透露的那件事,他半信半疑。    而赵芳敬所说“信任看好却被挑唆”的那人,皇帝从他的口气,猜是赵曦知。至于“珍视掌心”的,自然是乔养真了,那么最后那句……如果战火真的曾从梅阳烧到京城,那烧起这把火的,是谁?    每每想到这个都会心寒彻骨,皇帝不愿去深思。    但是此刻……嗅着手中苦药气息,身为太上皇而安然于深宫中闲散度日,皇帝叹了口气,笑着自言自语道:“不管如何,依旧天下太平,百姓安乐,这就是最好。”    的确如此。    对百姓而言,坐在那把椅子上的究竟是哪个皇帝,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那是个好皇帝。    可得太平盛世,百姓安乐。    ***    虽然解开了心结,养真还是出宫去了一趟。    因为这段日子里,宫外也有一件事发生。    正是跟乔家有关的。    原来乔桀已经改了名字,把桀纣的那个字改成了“杰”。    而且乔杰要跟钱丽月定亲了。    养真在听齐嬷嬷说起这消息的时候,又觉着意外,又觉着似是顺理成章的。    只是大好的日子,当然要出宫看一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