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81节  (第2/2页)
    让三位王爷惊讶的地方就在于,他们三人的王爵,可分别是“郑南郡王”“黎东郡王”“苏禄郡王”。    “皇兄,这……”    朱瞻亨指着那红线绣出来的郑南国,问道:“此地不是皇祖父之时,征服的安南之国吗?”    “安南国灭了,我有意分封二弟你为新的郑南郡王。”    “这一回,非是藩王,而是诸侯之王。”    弘文帝朱瞻元云淡风轻的说道。    弘文帝能镇静。    可朱瞻亨、朱瞻利、朱餐贞三个弟弟,却是一点不平静。    要知道,这藩王跟诸侯之王,那妥妥的两回事情啊。    一个只是王爵,哪怕是藩王的食邑,那也是有朝廷官员在管理的。至于那诸侯之王,根本就是实在的一国之君。    这跟宗主国与藩属国,就是妥妥一个性质啊。    “重臣与勋贵,岂会同意?”    朱瞻利说了一句话道。    “二哥,三哥,你们太不镇静了。皇兄此意,肯定是深思熟虑。而且,郑南、黎东、苏禄,这三个地方,全是朝廷新得的地方,其上土人甚多。想来,皇兄是想以西周之时,化夷为夏的法子,为我朱氏社稷实实在在的开疆拓土。而非贪一时虚名……”朱瞻贞这会儿,对弘文帝朱瞻元那拱手一礼,说话说得叫一个慷慨激昂。    “也就是四弟的意思。”弘文帝朱瞻元同意了四弟朱瞻贞的大体话。    在弘文帝朱瞻元的心中。    前一世,挣脱了老朱家统治的安南之地,就是他的一块心病。    这一世,朱瞻元翻遍了史书,他终于找到了实在的法子。    西周之时,华夏不过大河一域之地。分封八百诸侯,最终,在始皇帝混元统一之时,整个中原的土地,已经有天下九州。    可谓是开拓疆土几十倍有余。    当然,这功劳不是某一人,而是西周封建诸侯,一步一步化夷为夏,几百年下来的成果。    不光是二弟分封的郑南郡王。    便是三弟分封的黎东郡王,那一块地方,前朝之时,也是羁绊统治。其上的土人太多,空得一个大琉球府的名头。    弘文帝朱瞻元的心思,那就是宁可把王位给了弟弟们,也要实在的让老朱家统治了那地方。而不是让当地的土司头人,就是供奉一个名头。    再则苏禄国不提。    那是南洋小国。有献土之心。虽然,那地方确实离中原太远,不过,据朱瞻元从二舅舅那儿得到的消息。那地方土地却是不错,特别是因为气候炎热,若是种地的话,那一年三熟,都叫一个常事儿。    这等好地,为何便宜了土人?    还不如由得三个弟弟分封治之,移了中原的贫困百姓去居之。    要知道。    中原大地上,百姓缺耕种的土地啊。    特别是这三个地方,郑南、苏禄,都能一年三熟。就是黎东,那也是一年两熟的地方。    比起北方的冬天之冷。    南边的土地就是暖和如春。    “皇兄,历代以来,皆是防了藩镇之祸。前画之鉴,后世之师……”朱瞻利劝了一话。这一位黎东郡王,倒真是皇兄考虑的。    毕竟,要知道他们的皇祖父永和帝,可就是藩镇起家,最后横扫天下的。    “咱们亲兄弟说话。”弘文帝朱瞻元笑着,说道:“我也不瞒什么,就说实在的。”    “我准备,把你们三个分封去南边。至于中原的叔叔伯伯,还有族弟族侄的,也会慢慢的移封到草原上去,又或者也移封去南边。”    弘文帝说到这儿时,手指在舆图上一划,又道:“中原腹心,整个天下九州,我不准备分封了藩王了。往后,也不会再有皇家分封的藩王。”    “藩王,全部去开拓,如西周之时一样,去跟土人、夷人、蛮人、胡人抢了疆土。”弘文帝的意思,很明白了。    藩王能造反?    那得有人口,有基础。    而天下富庶的地方,就是中原的九州之地。其它的地方,目前是一片蛮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