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4节 (第3/3页)
这一点秋明月也是想到的,外公立了大功,皇上自然是该奖赏的。调到京都来也不无可能。只是没有想到,这事儿会从荣亲王的口中说出来。当然,如果没有凤倾璃,她也不会惊讶了。 “调到京都?”心中明白是一回事,但是面上却是一脸的惊讶。深闺女子,是不应该懂得朝政的。所以她惊讶疑惑才符合常理。 大老爷慎重的点头,“对,上个月工部尚书黎大人致士,工部侍郎洪大人升为工部尚书。可这空缺的工部侍郎一职,却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 “荣亲王举荐外公?”秋明月恍然大悟的接过话。 “嗯。” 这次换老太爷说道:“你外公为官多年,且在扬州多有建树,本来早就该升迁到京都朝堂。可是…” 可是什么,老太爷没有说,但是秋明月已经明白。定然是有人从中作梗。外公一生清廉,从未得罪过任何人。那么平白无故遭人嫉恨打压,只能是另有它故。 而这个理由还用说吗?除了林家的人,她想不到还有谁。大夫人一直嫉妒沈氏,怕沈氏夺了她的正室之位。那个时候又有蛮横的太老夫人。她们姑孙合谋,再加上一个薛国侯府的林玉芝。外公一直停滞不前甚至被陷害贬官,也是很正常的事。 老太爷又道:“我之前不是告诉过你吗?荣亲王特意打听你。很明显是属意你嫁入王府的。” 秋明月显得很是受宠若惊,“可…可我才十三岁啊。”刚才老太爷那番话已经说的很明显了,就差直接说等到她外公升官,就把她娘升为平妻了。她若是在不做不做的话就显得有些矫情了,所以只好用另外用自己的年龄说事。 老太爷却淡淡摇头,“年龄不是问题,你可以先嫁过去。等到满了十五岁再…”圆房两个字老太爷没有说出口,到底什么闺阁女儿家,这些话说出来难免会让秋明月难为情。 秋明月自然也明白,面上带了几分茫然和不知所措。 “那…那…荣亲王为什么会指名点姓于我?”手足无措,受宠若惊,才是她一个十三岁的庶女应该有的表情。 老太爷长叹一声,“所以我才问你,是否和荣亲王世子熟悉?” 老太爷口中的熟悉考试非同寻常,就差直接问他们两个是否有私情,甚至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连荣亲王都知道了来试探他的口风了。 秋明月又羞又急,“我…我怎么可能和什么荣亲王世子熟悉?他是亲王世子,我不过一个小小的庶女,哪里能和他沾上边儿?” 她急得都快要哭出来了,“我虽然从小养在扬州,但姨娘好歹出自书香世家,从小就教育我要知礼知节,安于本分,不可做出任何有违妇德之事。祖父你,你这样问我,岂非不相信我?我…” 话到这里,她就没有继续再说下去,只是紧紧咬着唇瓣,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却努力的没有落下来。一副受了委屈,却又不感怪则长辈的模样。 大老爷看到他这个样子不免心疼,也觉得老太爷这话问得太过唐突了些。 “爹,明月天天呆在家里,哪有理会与那荣亲王世子相识?再说那荣亲王世子本就不良于行,脾气古怪,总不至于跑到秋府来吧?” 不至于才怪! 秋明月在心里腹匪着,就是因为脾气古怪,所以说才会做一些违背伦常的事。 老太爷本来见秋明月那么委屈的样子,也觉得自己刚刚那句话问得确实不妥当,又见儿子这样责备自己,心里也有些愧疚。本来他是想到那一天明瑞出事的时候,这个孙女表现出来的果敢、冷静和智慧让人惊艳而欣赏。以为她是一个洒脱而特别的人,应该不会太过扭捏而胆怯。 只是他忘了,再怎么胆大心细,冷静从容。也只是一个闺中少女,自己这样问,肯定会让她觉得名誉受损。这个孙女从来都是乖顺而低调的,就是偶尔表现出来的智慧与谋略,也是因为涉及到她的亲人。 比如进府当天,大夫人为难沈氏,她面带微笑,从容化解。比如上次明瑞出事,她震怒出府,威慑大夫人。 这些,是因为她在乎的人被人刁蛮陷害。 不急躁,不冲动。有勇有谋却不锋芒毕露,乖巧柔顺却有处变不惊,淡定从容。 只是可惜了女儿身。不然… “照你说的只与那荣亲王世子见过一面,那么必定是那荣亲王世子对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